2018-04-16 10:35:40 桂林教师考试网 guilin.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导读】华图桂林教师考试网同步网络综合发布:2014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答案解析(2),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广西教师考试交流群:850011981】 ,更多资讯请关注广西华图微信公众号(gxhuatu),广西教师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771-2808922
#e#96.初二(3)班的学生议论纷纷,说班上张xx和王xx正在谈“恋爱”,班主任不相信。可是,一个下雨天的傍晚,在公交车站,班主任看到张xx和王xx搂腰共伞并向对方嘴里送巧克力。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以为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A.装作没看见,事后另找时间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B.当场严厉批评他们
C.当晚打电话给两位学生的家长,责怪家长为什么不管好自己的孩子
D.事后在班会上以他俩为例,警告全班学生不许再出现类似现象
97.某班有四位同学,号称“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三个是课代表。有同学反映,他们四个人抱成团,个个都很牛,谁对他们提出意见,他们不仅不听,而且态度不友好。
如果你是他们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
A.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感情基础,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B.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畅通的信息管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信息
C.设法离散他们,杜绝班级形成小圈子
D.利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作用,形成管而有效的班干部集体
99.据统计,美国25~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17年,居全球首位,100多年以来,美国始终保持全世界人力资本积聚的强国和教育最发达国家的地位;日本25~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78年,二战后仅用10年的时间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韩国25~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50年,是一个依靠快速发展教育,实现经济追赶的新兴国家。
以上材料说明()
A.教育应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教育程度与人口社会的积极变动呈正相关
C.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与其生产效率呈正比
D.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100.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的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从师生关系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案例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教育民主
B.这样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
C.理解与包容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D.教学相长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的
101.老师、家长都反映彬彬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帮复习过,可他做起来还是出错;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常用字也常会出错,到考试就更糟了,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但他的手工却做得十分精巧,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比赛。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原理分析这一现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彬彬天生笨
B.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互助组来帮助彬彬改善学习
C.教师要考虑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心理品质问题
D.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彬彬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活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7.D【解析】课外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1)科技活动。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2)学科活动。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 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3)文学艺术活动。文艺活动种类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 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4)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健康体魄及体育文化修养为目标的。(5)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形式。
9.C【解析】1)模拟扮演式主题班会:教育的效果不是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什么,要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恰恰是增强学生内在体验的有效手段。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主题选择好需要学生扮演的角色,定期召开模拟扮演式主题班会。为了使学生理解父母,我以“父母雨天送衣服”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学生扮演家长、孩子等不同的角色,我有意设计了这样的场景:河里已经结了冰,“家长”在过小桥时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但“家长”顾不上换湿了的衣服,急忙赶到学校给“孩子”送衣服,当“家长”在冻得哆哆嗦嗦的情况下将干净的衣服递给“孩子”时,在场的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懂得了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2)节日纪念式主题班会:每个学期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值得纪念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大多数节日都有明确的主题,教育内容丰富,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时机。因此,可以根据节日的特点举行一些纪念式的主题班会,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如选择建党节、建军节、国庆等节日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等等;也可以利用近来传入的一些西方节日确定教育主题,组织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效果也相当不错。在开展节日纪念日班会时班主任要把纪念什么、庆祝什么同教育主题结合起来,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熟悉的纪念日、庆祝日里,得到新的启迪,受到进一步的教育。班主任还要注意纪念性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的延伸。
3)现场体验式主题班会:事情发生的现场或处于现场中的人现身说法往往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体验,增强教育的效果。对此,可以针对学生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喜欢走出去的特点,充分利用现场的有利条件开展以现场内容为主题的班会。比如,针对不少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我们利用县交警大队组织的交通事故案例展览现场,组织了“我看交通规则”的主题班会,先组织学生观察交通事故案例,了解一些血淋淋的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就近观察十字路口的交通情况,统计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数,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类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谈各自的体会,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遵守交通规则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4)经验交流式主题班会: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学生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掌握,除了靠学生自己的摸索和实践,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训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每个学生,鉴于这一点,我们常利用主题班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习方法专题讲座或咨询,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各科科代表或成绩优秀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对其他同学学习方法的借鉴,大部分同学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不少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从我们的经验看,这类班会放在考试前进行效果较好。
5)成果汇报式主题班会: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走向社会、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积极参加好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就对学生提出要召开成果汇报式主题班会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活动,回来后还要有成果,有体验。在这样的班会中,学生汇报了在调查中的发现、参与活动的体验,展示了自己取得的成果。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成果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参与这类活动的积极性。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内在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才能展示式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班主任在平时注重能营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为此,我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长的基础上,多次组织以才能展示为主题的班会,这些班会大多以擂台赛的形式组织进行,把班级的学生随机或自由组合成各竞赛小组,通过打擂的方式展示,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奖的依据,这样的班会不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成功的可能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几年来,我们曾组织过科技知识竞赛、书法表演、手工制作等多个主题班会。通过这些班会,学生得到了认可,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7)专题辩论式主题班会:青少年喜欢辩论,通过辩论也可以使学生分辨清一些问题。因此,可以针对学生易混淆、理解不深的某些问题设置专题,将班上的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即采用大学生辩论会的流行形式,选定口才好的同学当主持人,宣布注意事项、正反双方辩论题及代表,让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围绕本方的观点同对方辩论,最后各方派一名代表作总结。这种形式所涉及的辩题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平时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辩论使学生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也培养了学生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这种类型的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8)实话实说式主题班会:青少年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渴望独立地分析问题或处理问题,但在具体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可以仿照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形式召开主题班会,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及教师的点拨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以学习成绩与家教为主题的实话实说,就是让一些同学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共同交流、讨论,使大家一致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请家教没有必然的联系,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建立自信心关系重大,当然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敢于提问,勤于努力,独立思考。最后主持人用彼德.克莱思的一句话结束班会——“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这样的班会形式简单,以“聊”为主,学生通过愉快的交谈,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9)娱乐表演式主题班会: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形式新颖、娱乐性强的主题班会往往能够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娱乐表演式的主题班会,将深奥的教育道理寓于活泼轻松的游戏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即使是严肃的主题也可以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让学生采取自编小品、合唱等形式进行组织,以达到活跃气氛、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10)竞赛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两军”对垒中,融入哲理性、知识性的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可以有智力、知识、实事、能力等,如:“我和ABC交朋友”趣味英语竞赛,“我在2001年”演讲比赛,“漫游智力世界”学科智力竞赛等。这种形式的班会,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组织这种班会,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注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发动得越广泛,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越好。
班级主题活动形式: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课题式。
10.A【解析】(1)组建阶段——这时,班从组织上建立起来了。不过班的核心和动力是班的组织者——班主任。他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的目的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的发展。这时集体对班主任有较大的依赖性,不能离开他的监督独立地执行他的要求。如果班主任不注意严格要求,班就可能变得松弛、涣散。(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它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它的特点是,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的工作,参加集体的活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这时,班集体已形成,它已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班上的情况,自觉地向集体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地开展集体活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很复杂,实际上往往很难把这三个阶段截然分开。但是,了解集体的发展阶段仍有助于我们认识班集体形成的规律,诊断出一个班的发展在现时所达到的阶段,以便采取措施,使其成为坚强的集体。
12.D【解析】评定等级“差”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19.D【解析】略。
23.C【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在面临特殊情况的时候的应变机智,每个老师都不同,因此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24.D【解析】教师职业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多样化是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
25.A【解析】圆周率属于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属于数学老师的本体性知识。
26.C【解析】“非关注”阶段—— 时限: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特点:具备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 。“虚拟关注”阶段——时限: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特点:思考对合格老师的要求,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学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萌芽。 “生存关注”阶段—— 时限:新任教师。特点: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任务关注”阶段——时限:渡过初任期,决定留任 ;特点: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只关注“生存”技能,转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上来。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特点: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和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28.A【解析】所谓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非参与式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或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它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相同的地位上,其结论通常比较客观。但非参与性观察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这是按观察的方式(是否借助媒介)所作的分类。直接观察是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官,身临其境进行的观察,它以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观察内容。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直接观察常常受到人自身主客观能力的限制,而间接观察能够突破这种局限,扩展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29.C【解析】由于一般教育调查研究对象众多,为了获得更为客观和可靠的结果,教育研究对象本身一定要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30.A【解析】略。
31.B【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和“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为教育行动研究”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成课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并逐个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教育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教育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教育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教育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者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之间,及其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是其显著特点。
总之,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研究者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的应用者是行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和立即应用性。
32.B【解析】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37.B【解析】略。
38.B【解析】题干是讲授法的定义。
57.B【解析】略。
58.B【解析】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59.D【解析】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成长记录袋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参与活动的材料,汇总教师、家长、同伴的评价及学生自我反思的相关材料并进行分类归档,以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60.B【解析】略。
二、多选题
61.ABC【解析】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做是教和学的中心。“知行合一”与“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即行,“教学做合一”是“知行合一”在教育上的应用和发展。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在对“知行合一”的批判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62.ABCD 【解析】略。
63.ACD【解析】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集体性,一是所有学生都得参加,二是参加者在班会中接受教育,同时每个人又都在塑造着一个集体。自主性,指班会的组织者一般是班干部,参与者是所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班主任的说教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争论形成共识。
64.ABC【解析】教育与生成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7.ABC【解析】略。
68.ABD【解析】略。
69.ABD【解析】(1)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2)独立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和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4)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发展与健全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等。(5)问题性: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75.BCD【解析】略。
71.ABC【解析】1.改革的目标与基本策略。(1)改革的目标。第一,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第二,探索能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第三,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2)改革的基本策略当代各国教学在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时,尽管策略各有差异,但主要针对班级授课的“班”、“课”、“时”进行。
2.重视和改进班级授课制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也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因材施教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等多个方面,因此,班级授课制本身也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主要围绕下面几方面进行:(1)改革班级授课制的空间和时间结构①必须将班级授课制的单向结构改变为多向结构。变单向的信息交流为双向的、多向的信息交流。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②课堂的组织规模、位置排列、师生相互之间所处的空间距离也应作出相应的变革,以利于提高班级授课制的质量。班级应向小规模发展,座位排列采取便于师生的交往的马蹄形空间排列,为每个学生提供相等的空间。③班级授课制的时间结构也可以作出相应的变革。课的时间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差异、教学方法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2)改革班级授课制的过程: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要有利于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发挥,克服注入式、“满堂灌”等弊端。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此提出班级授课制改革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两个最佳:第一,使学生在上课时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第二,使学生在上课时处于最佳的环境中。②“四个注意”: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高兴地学(情);第二,注意激励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努力地学(意);第三,注意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成效地学(智);第四,注意保护学生的健康,使学生精力充沛地学(体)。
③“四个过程”:第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第二,组织学生独立自觉地学,教师进行指导、释疑。第三,组织好讨论、议论,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第四,检查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3)改革班级授课制中的个别化工作:班级授课制中的个别化,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教学的形式,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有利于因材施教。具体来说,班级授课制的个别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允许学生在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序、达到目标的期限四个因素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灵活选择的余地,从而使不同学生的要求得到满足。②在学生的作业布置、检查、评定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有区分。尤其是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要公正、客观。③班级授课制的个别化应考虑班上的所有学生。
3.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而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是指以班级授课为基础,吸收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目前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种:(1)能力分组:能力分组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它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类。外部分组是按学生的能力、智力测验的结果或学习成绩编班,是班级间分组。内部分组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再按学生的能力、智力测验结果或学习成绩进行班内分组。各班、各组实行差别教育。采取能力分组教学可以克服班级授课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人才的培养。但也会对各类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使好的骄傲,克服能力分组的弊端可以实行动态分组。(2)不分级制(即按年龄分班与按能力分组结合制):不分级制是按学习水平分组,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就可以和同程度的学生一样学习下一个单元。各人根据能力不同,学习的课程、学习进度甚至在校学习年限都可以不同。这样,传统意义的班级授课制实质上已不存在,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快出人才、早出人才。(3)选科制:选科制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国家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使教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需要、愿望和学生的学习准备。选科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建立侧重点有所不同的班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愿去的班级并学习相应的课程。另一种是对于某些“核心课程”,学生有权选择自己要去的班级,但学习其他课程仍在由学校或教师规定的班级内。选科制有利于因材施教。(4)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特朗普创立。这是一种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大班课把两个或几个平行班结合一起,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课教师由优秀教师担任;大班课后上小班课,学生研究大班课的教材,进行讨论;最后是个人独立研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自选作业,在资料室、图书馆学习。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上大班课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小班课教师也要随时指导,教师起重要作用。特朗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获得多渠道的信息。(5)开放课堂:开放课堂源于30年代进步主义的教育主张,70年代开始传到美国并引起重视,在许多小学进行试验。它的特点是:教学不拘形式,无固定结构,不搞分科教学,不按教材传授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活动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环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6)小队教学:小队教学又叫分队教学、协同教学,是于l954年后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制度。由高级教师、助理教师、实习教师及其他助手组成教学小队,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在讲授某一专题时,由有研究的教师上课,其余教师去听课、帮助做演示实验。第二天所有教师在教室内对小组学习和独立学习进行辅导。同时推举另一位教师准备下一节课。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到成绩检查都共同商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其他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试验,从改革教师的结构和学生的结构两方面人手,有利于教师的“优化组合”、实行“区别安置”,合理地使用教师力量,并把大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改变了班级授课制由一名教师全面负责的状况,并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4.教学组织形式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激增,课外、校外活动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应实现班级授课制和课外教学的最优结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于80年代也曾进行了建立“两个渠道”并重、“两个课堂”同步发展的有关讨论,主张建立“以课堂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的教学体制。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到课程计划。
5.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向个别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坐在家里便可以学到他们最感兴趣和最需要的课程。个别学习就将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的形式。同时,人脑仿真技术的发展和脑科学研究的深化也为“个别学习”方式的推广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社会,教学组织形式将由集体教学逐渐地演变为个别教学,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积极迎接新的教育技术革命的挑战,作好思想上、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准备。
三、判断题
76.对【解析】略。
77.错【解析】新课改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78.错【解析】在我国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当前采用最多的是权威型领导方式。
79.对【解析】略。
80.错【解析】广义的教育泛指所有能够增加人类知识经验的活动,题干所指是狭义的教育。
81.对【解析】略。
82.对【解析】略。
83.对【解析】略。
86.错【解析】教学目标的检测既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又要结合质性的形式评定。
87.错【解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认识过程。
88.对【解析】略。
91.错【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92.对【解析】略。
93.对【解析】略。
95.对【解析】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材料分析题
96.BCD 【解析】BCD选项都会造成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97.ABD【解析】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有利有弊,班主任应该学会因势利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C项过于极端,如果实施不当,会起到反作用。
99.AD【解析】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与其生成效率相关,但没有确切数据表明其成正比。
100.AC【解析】略。
101.BD【解析】通过案例可以看出彬彬不是笨,而是学习兴趣不足,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激发彬彬的学习兴趣,帮助彬彬树立自信心。
广西华图服务区
更多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
广西华图官网(http://guilin.huatu.com/)
客服微信:华图小助手(微信号:18172655776)
广西华图官方微信:gx-huatu
2014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答案解析(2)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历年试题,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答案的信息请关注桂林教师考试网/桂林人事考试网。
(编辑:桂林华图)贴心微信客服
Q群刷题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