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授课程网校课程|

砖题库直播职位库文库题库阅读|

微信QQ群问答师资

分校电话

公考面试热点:940万人赴战高考,浙沪迎来全国首批新高考考生

2017-06-07 11:16 广西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未知

  广西华图教育(微信号:gx-huatu)整理了2017广西事业单位招聘即时招考信息,并为各位考生提供公务员、广西事业单位招聘、银行、教师、政法干警备考课程。咨询电话:0773-5843522、5841422!!更多考试信息、备考指导请关注广西人事考试(http://guilin.huatu.com/)。

  广西公务员交流群:377952390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新浪教育讯 2017高考今日拉开帷幕,940万考生今日开考。今年高考,四川省正式加入全国卷阵营,除了浙江、山东和海南三省有部分自主命题外,全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以及江苏四个省市的高考为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恢复高考40年 高校录取率从5%跃升至75%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全国的高校录取率从最初的5%跃升至现在的75%左右,40年里翻了15倍。与上涨的高校录取率呈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省市的高考人数持续下滑,据统计,2017年目前已公布高考人数的23个省区中有11个省区的报考人数有所下滑,而江苏省继去年下滑了3万多人之后,今年报考人数相较去年又下滑了3万多人。

  面对我国高考目前的形势,教育部今年下达通知,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确保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确保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招生总规模和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确保实现国家年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宏观管理目标。

  除了高考,升学的方式也越加多元,高考已不是高中生唯一的出路。今年,南京外国语学校有270余名同学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录取,选择在本科就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已渐渐多了起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样的道路。

  浙沪最先迎来全国首批新高考考生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浙江、上海作为在2014年就开始进行试点的省区,2017年将迎来全国首批新高考考生。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局限,它让考生和家长更为重视自身的特长学科选择而不是原先的相同学科竞争,据统计,浙江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选“纯文”的约11%,选“纯理”的近20%,选“2文1理”或“2理1文”的近70%。

  除此之外,选拔标准的多元、招生通道的拓宽、每年两次的报考机会均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和自主的选择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考生和家长的负担,迫使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志愿时要备足功课,详细了解报考的院校及专业。

  众多省市批次有所调整

  近两年,有很多省份开始逐渐实施合并录取批次的改革。

  截止2016年,全国已有浙江、四川、湖北、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将二三本批次进行合并录取。上海则是直接取消了所有本科录取批次划分,实行本科普通批次统一录取。

  从2017年开始,北京、河南、江苏、安徽将合并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录取;山东、海南将合并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形成本科统一录取批次;浙江新的录取方案则取消录取批次划分,所有高校实行“同台”无差别竞争,考生分段进行录取。

  国防生退出历史舞台 人工智能接棒飙戏

  同样是在2017年,国防部新闻局表示,从今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逐步调整为面向地方院校毕业生直接选拔招录。这也就意味着,存在于知名高校的国防生团体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如果有意向报考国防生的考生要早作打算,合理应变。

  人工智能才在围棋领域大出风头,现在又开始进军高考试题了。据悉,成都某公司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AI-MATHS将作为“数学高考机器人”,挑战6月7日的2017年高考数学卷。而在此前,该机器人便凭靠100套试卷、1.2万道题的训练量取得了高考数学模拟卷93分的成绩。

  网评高考:

  中青报:穿旗袍着马甲 如此“送考”为哪般

进入升学考试季,一则有关临考准备的旧段子又在朋友圈流传开来:第一天得穿红色(开门红),下午穿绿色(一路绿灯),第二天穿灰色和黄色(走向辉煌)。送考的妈妈要穿旗袍(旗开得胜),送考的爸爸要穿马甲(马到成功)。考生一定穿紫内裤,寓意紫腚赢(指定赢)。早上还得吃粽子,叫高中。再有,考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慌,先亲一下,叫吻过,稳过。还有,坐出租车要选车牌有“6”的,送考的人要属马,隐意为六六大顺,马到成功……

  看到这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段子,很多人不免会心一笑。在我看来,这个段子之所以博人眼球,在于用一种略带夸张戏谑的手法勾勒出相当一部分人的临考心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个搞笑段子,而是现实的浓缩,许多人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对号入座”。

  以穿什么衣服赴考场为例,很多学校就颇为讲究,为讨个好彩头,通常会组织老师集体穿上红T恤,甚至不乏有给全体考生普发红T恤,将考场变成红色海洋的。如果说学校的举措尚属于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话,那么有些家长的“讲究”就带有偏执迷信色彩了。

  笔者的一位学生,当年赴考前穿了一件自己平常比较喜欢的黄衣服,妈妈看到之后说黄衣服谐音“黄了”,强行要求改穿红衣服,为此还闹得有点不愉快,影响了考场发挥。

  去年高考前夕,媒体报道一位沉迷于网络上各类“算命网站”的考生家长,则更为“奇葩”。家住重庆的黄女士,几乎每天都要到网上去为孩子求高考运程,输入孩子的生辰八字后,获得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提醒。比如,进考场前,必须右脚先跨进考场,出考场时则要左脚先迈出去等等。

  试问,“不信苍生信鬼神”的家长,难道只有黄女士一人吗?四处求神拜佛,祈求神明护佑的家长,恐怕不在少数。君不见,每年中高考前夕,各地都会曝出考生及家长乃至教师烧香祈福之类的新闻吗?

  平心而论,真正迷信烧香祈福功效的应该并不多,没有几个人真的坚信一“烧”就灵、一“拜”就行。说白了,绝大多数人无非就是寻求心灵慰藉,图个吉利和彩头而已。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样的举动属于自我调整心态的方式之一,有时能对自己的紧张心理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如果真的站在考前心理调整角度看,烧香祈福式的自我调整不过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做法,不仅虚无缥缈、难以依靠,而且如果过于在意穿什么衣服和先跨哪只脚之类的细节,恐怕还会对孩子的备考产生负面影响。“求人不如求己”,与其等待“神明”和“运势”的眷顾,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孩子缓解紧张与焦虑。

  家长只要对祈福活动适当作些调整,就可以转化为对孩子的积极心理暗示:比如在家里悬挂写有励志话语的便条,或者在案头放置一张精致的便签,誊写几句孩子平素最有感触的格言警句……此外,对于孩子平时的某些独特“癖好”,也应当尽可能尊重顺从,如果孩子认为黄色是自己的幸运色,不妨高考那天给孩子穿黄色衣服,让孩子带着好心情从容赶赴考场。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这些“讲究”,那也不要多此一举,滋生事端。

  总之,与其把精力花在“旁门左道”上,不如在“不要唠叨,不要吵嘴,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凡事体谅不要批评”等平常处做好做足文章,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迎考氛围,帮助孩子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不慌乱、不苛求、不攀比、不反差、不冲突,一切以顺其自然为要旨。(胡欣红)

  钱江晚报:公平和梦想,正是高考价值所在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没有之一。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幕:手里还拿着钢钎的工人,刚刚从田里回来的知青,他们搓着手中的老茧,不约而同挤在一起,窃窃私语,眼睛里闪着光,刻意压抑的语气掩饰不住激动的神色。他们都在议论着同一个消息。

  这条新闻刊登在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为《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并尾条位置配发一篇题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这意味着,中断了十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将重新恢复,以考试而不是出身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有机会上大学。“以全国人民的希望”来形容高考,则表达了社会的重视程度。

  在此之前,大学的招生需要由中央确定计划,分配到各地方,由各地方基层政权推荐上大学。人民日报评论说,招生工作“走后门”的恶劣现象,因此越来越严重。“对招生工作和整个高等教育的破坏,都是灾难性的。它严重地妨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招收的学生,文化水平低,程度不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高校的大门终于向全社会开放!我认为,恢复高考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公平,第二是常识。人们终于获得了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向上通道,知识再次成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开始恢复正常,常识开始回归,思想开始解放,全社会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个人则获得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利和机会。

  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制度,高考也不例外。尽管高考有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人们常常指责高考指挥棒绑架了整个教育体制。但高考依然是向上通道稀缺的中国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中国社会还不能没有高考。没有了高考,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也联想到自己,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等待我的命运真难说啊。

  今天,大学生不像往常一样稀罕了。但我依然想告诉今天的考生们,大学生活给你们一次摆脱平庸的机会,一次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完全靠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考得差一点,进了一个差一点的学校,也不要紧。你有四年时间可以好好读书,听听讲座,神交古人,神游万里,人生再也没有这样纯粹的四年。

  不要因为毕业于北大的陆步轩卖猪肉,或者毕业于人大的伍继红吃低保,就贬低上大学的意义。大学开拓了我的视野,哪怕每天就着食堂的免费汤啃馒头,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大学告诉我,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有无尽的风景。上了大学的我和没上过大学的我,最大的区别就是,明白了有意义的人生是怎样的,以及应该如何去努力实现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大学生活将要给予你们的,依然是足以回味的人生记忆。虽然大学生活,对于阶层流动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但依旧是付出与收获最成比例的机会,一旦到了社会上,向上的通道只会更小更窄,看得见、看不见的天花板会更加明显,即使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依然难以突破。而高考,则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李晓鹏)

(编辑:小梁)

广西华图微信
Smohan

广西华图资讯

广西华图教育官方微信:gx-huatu

立即关注
  • 200+ 每日阅读
  • 1500+ 粉丝
  • 3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备考指南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华图官方微信 华图微信 微信号:huatuv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